[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正文
自动化学院开展研究生自慧沙龙(第25期)
发布日期:2024-12-30

       12月25日至26日,自动化学院智控研学社在学科三号楼N301、S403、S501会议室举办了第二十五期自慧沙龙。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共邀请到43位优秀硕士研究生进行分享。同时邀请到了陈大鹏、宋慧慧、殷利平、朱亚楠四位老师担任评委嘉宾。本次活动由学院学术科创部干事刘盛妍、周文乐、陈鑫、钟建华主持。

       在分享环节,邬心怡同学针对行人重识别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旨在应对实际场景中行人姿态差异、外部环境遮挡、光照变化等挑战。她首先分析了行人重识别技术的重要性及当前面临的挑战,随后介绍了自己的模型设计和创新点。通过公开数据集DukeMTMC-ReID和Market-1501的对比实验及消融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未来,她计划引入边缘检测和人体姿态估计,并使用校园数据集验证模型。这项研究为行人重识别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胡升龙同学讨论了大模型背景下遥感图像变化检测中的语义无关伪变化问题。他首先概述了大型模型的特点及其在开放世界目标检测、图像分割以及视觉问答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紧接着,他指出当前大型模型应用于遥感图像变化检测领域时,由于遥感数据的专业特性和分布差异,模型的泛化能力受到挑战,传统的检测方法难以有效应对语义无关的伪变化问题。针对这一难题,他提出了多个改进点,显著提高了变化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张春林同学汇报了他的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一种改进耦合电感倍压单元的高增益DC-DC变换器。该研究旨在解决分布式清洁能源发电系统中光伏板输出电压低的问题。他从传统隔离型Sepic电路出发,提出改进型结构并引入耦合电感倍压单元。通过模态分析和效率研究,他设计出该变换器,实验显示其具有高电压增益、低纹波、低应力、高效率及轻便等特性,有效将光伏板低电压转为直流母线电压,适用于清洁能源发电系统。          

       43位同学的分享涵盖了深度学习、机器人控制、无人系统控制等多个前沿研究领域,内容丰富多彩。每位同学分享后,老师们均给予了点评,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表达了充分肯定,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极具价值的建议,为学生们后续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此次自慧沙龙不仅展示了自动化学院学生的卓越创新实力,也为跨领域学术交流提供了宝贵机会。通过交流互动,同学们拓宽了学术视野,激发了新的研究灵感,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院的学术氛围,有力推动了创新能力的提升。


  • 重要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