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自动化学院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二楼报告厅举办青年会客厅之黑龙江红色研学专题报告。今年暑期8月3日至9日,学院党委副书记石一、团委书记唐翠梅带领2名本科生与6名研究生共赴黑龙江省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主题红色研学活动。此次青年会客厅邀请到红色研学团队成员代表成荣、李蒙、孙张煜三位同学作主讲,学院2025级全体本科新生参与活动。
成荣以“黑土地上的青春答卷”为题展开报告。她结合此次红色研学的视频资料,以“征程序章篇”“历史镜鉴篇”“戍边铸魂篇”三个主题,带领同学们回顾边远气象站的研学探讨与北疆边陲的红色对话。在“青春答卷篇”中,成荣向25级本科生同学发起号召:“青年大学生当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追求深度融入国家需求,无论是扎根基层默默奉献,还是投身科研勇攀高峰,唯有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祖国同向同行,才能在青春赛道上实现价值引领,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答卷。”
李蒙的汇报题目为“从龙凤山到科研路”。“黑土地的耕耘与南极冰盖的坚守,有着同样的青春底色。”李蒙围绕“认识大气本底站、气象人的精神、自动化学子的科研路”展开讲解。她清晰阐释了大气本底概念、本底站属性及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的重要地位。她提到,一代代气象人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岗位,用行动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其责任担当正是抗战精神的当代延续。在大兴安岭“五六”火灾纪念馆,实践团成员深切感悟到责任的重量——1987年那场因疏忽引发的大火造成多人遇难,58800多名军、警、民逆行守护人民,让大家读懂责任失守的代价与“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她的发言引发全场热烈掌声。
孙张煜以“自动化赋能极地气象:从漠河实践看专业担当”为题作汇报。他分享了漠河气象服务创新成果与实践经验。他结合视频资料解码极地气候特征,介绍自动化技术破解气象观测难题的应用场景,强调自动化是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实现气象数据向民生服务决策的智能转化,优化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构建灾害防御联动机制。他倡导同学们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将奉献精神与创新勇气融入成长,用专业所长在新时代征程中书写青春答卷。
三位主讲人通过专题分享带领全体25级新生一起走过此次黑龙江红色行的实践路线,共同在社会实践的脚步中理解青春血脉对强国建设之重要性,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有效凝聚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青春共识。

报告现场

指间自动化